“好人举手”第一家 稳健前行从头越

  ——访银河基金总经理史平武

  繁华的陆家嘴,早晨的阳光照射下,金色的震旦大厦和黄浦江平静相对,数不清的财富故事缓缓流淌。

  史平武的办公室在震旦大厦22楼,一年前,他走马上任银河基金总经理一职。今年6月,银河基金将庆祝22岁生日。巧合背后自有因缘。对于一家老牌基金公司而言,面对行业转型带来的挑战,又一个发展拐点悄然而现;而曾经深耕金融行业多个领域,如今担负起银河基金发展重任的史平武,同样站上了个人职业发展的新起点。

  以稳为舟 22载栉风沐雨长行不辍

  到公募基金任职之前,史平武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太原市分行副行长、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机构部负责人、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转战金融行业各个领域,让他积累了多样的认知和丰厚的经验。

  来到银河基金,史平武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全面调研,通过与员工的充分交流,熟悉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展开初步的思考。

  “公司的底子很好。”史平武如数家珍地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道,“我们是证监会按照市场化机制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投研团队稳定,投资风格稳健,公司文化积极向上,过往在权益投资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口碑。总的来说,公司基础稳固,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任一年来,史平武做了几件“很重要的事”: 一是夯实投研体系建设。加强关键岗位投研力量,全面梳理投研管理流程,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建设;二是加强多层次营销体系建设。推进传统渠道改革,整合机构业务,推动电商体系建设,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三是加大金融科技建设。重点聚焦夯基础、固运营、捷办公、强营销、助投研五个中心任务;四是完善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合规风控水平。

  以勤为要 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史平武看来,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的发展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紧密相关。

  “首先,公募基金是规范化运行的示范者,通过专业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管理和分散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其次,公募基金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践行者,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最后,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的推动者,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参与资本市场的机会。”史平武解读道。

  转型过程中,银河基金将从哪些方向发力?史平武认为,首先要练好内功,要低头耕地、播种,这样才能迎来丰厚的收获。具体而言,史平武表示:一是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追求有竞争力的长期投资回报;二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将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创新产品,如ESG主题基金、养老目标基金、REITs产品等;三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未来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研究力度,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积极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投资体验。

  以新为径 构建差异化业务发展模式

  22年前,作为中国证监会按照市场化机制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业界俗称“好人举手第一家”,银河基金成立之初就承载了业内诸多关注。时至今日,老牌基金公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发展之路?

  “我觉得公司有一些东西始终在传承的,比如业绩是生命线、稳健和正直的品格、追求卓越的目标等。但是,传承的东西也一定是不断更新的,包括理念、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缺一不可。在新的监管框架下,中型基金公司要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史平武表示。

  具体而言:一是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更精准地定位自己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过去18年银河基金的长期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在全市场32家公司中位居第一。公司通过打造兼具产业视角和专业能力的投研战队,实现了产品布局系列化和产品管理精细化,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二是前瞻规划布局产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基金公司要通过加强产品的前瞻性研究,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以义取利 坚持高质量发展初心不变

  虽然来了只有一年,但史平武对银河基金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对于公司的优势了然于心,对于存在的短板也并不讳言。

  “党建引领发展、股权结构稳定、投研体系完善、企业文化健康、注重以人为本,我觉得在这些方面,银河基金都有着非常突出的长期优势。”史平武表示。

  在史平武看来,需要补上的短板也很明显:一是产品及业务功能线布局不够全面;二是产品布局和创新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前瞻性布局和创新设计方面,银河基金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开发出更多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创新产品。

  对于银河基金未来发展的方向,史平武已成竹在胸:“在政策的引领下,银河基金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以优异的经营成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是高站位、强聚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质效;二是锻长板、补短板,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三是抓机遇、拓市场,夯实多层次营销体系建设。总的来说,规模增长是我们想要的,但背后支撑的应是真正的业绩增长,这是硬实力。同时,做好投资者陪伴服务,让投资者真正认可我们,这是软实力,这两种实力我们都要具备。”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flaw.cn/archives/44079.html

(0)
三木成林三木成林
上一篇 2024年6月3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3日

相关推荐

  • 部分基金,业绩“大变脸”

    作 者丨易妍君  2024年以来,A股行业轮动加快,红利资产、资源股表现强势,而去年风光无限的小微盘风格明显回调。  于是,部分2023年度的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选择在今年一季度大举调仓:或是将重仓方向调整至大盘股,如加仓消费行业个股;或是换掉重仓个股,加仓AI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5日
    53
  • 私募加速出清背后,上海有私募65万元低价“卖壳”

    6月14日,一则“上海某私募65万元卖壳”的消息,引起私募圈关注。  虽未传出这家私募的准确信息,但另有中介机构告诉《》记者,自己手里有一家证券私募壳要出手,“工商协会一致,能代持一年,可以配合发产品,130万”。  去年以来,转让“私募壳”的小广告一度绝迹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16日
    45
  • 田志祥:我如何看待历史上的4次债基净值回撤(三)

    通过复盘2013年以来债市的四轮调整,我们总结触发债市调整的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本面或预期发生了变化,通胀、房价等因素成为监管关注重点;其二、当债市杠杆率较高或者非理性繁荣,监管思路及行为可能会主动调整。这两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19日
    33
  • 【机构调研记录】银华基金调研福田汽车、紫金银行

    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6月13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银华基金近期对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福田汽车(600166)(银华基金参与公司路演活动&一对一沟通)  个股亮点:福田汽车集团总经理巩月琼与美国迪捷集团(简称:TDG)总裁兼CEO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14日
    29
  • 事关7亿基民!管清友呼吁 第三方平台会跟进吗

    基金申购费、赎回费等在内的交易费,成为基民的投资成本之困。在公募基金的降费潮进一步蔓延时,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作为投资者的主流渠道,也开始在基金代销服务上“卷”起申购费。近日,京东金融升级指数基金专题区,将全场指数型基金的认购、申购费率降为0,让不少投资者直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31日
    32
  • 汇丰晋信2016周期混合增聘吴刘为基金经理

    5月18日消息,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汇丰晋信2016周期混合增聘吴刘为基金经理,与蔡若林共同管理汇丰晋信2016周期混合。吴刘拥有9.5年的证券从业年限和9.5年的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他拥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曾任中汇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职员、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19日
    30
  • 公募基金数据跨境新进展

    公募基金数据跨境迎来新进展。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及清单配套操作指南。首批一般数据清单涉及公募基金领域,包括市场研究、内部管理2个场景,涉及11个数据类别以及344个数据字段。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2日
    43
  • 东亚联丰投资:美国今年减息1至2次属合理预期 重点投资亚洲科技

    东亚联丰投资发文称,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美国通胀降温速度受服务业价格高企而拖慢,市场猜测通胀会否重临。东亚联丰维持年初估计,高利率将持续一段时间属正常现象,年内1-2次减息属合理预期。按照现时美国经济,零售销售和就业市场的数据来说,减息步伐将不如市场预期般进取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13日
    35
  • INTL GENIUS现涨近10% 拟斥30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基金管理服务公司

    INTL GENIUS(00033)昨日收涨逾50%,今日盘中再涨超16%。截至发稿,涨9.87%,报3.45港元,成交额422.57万港元。  消息面上,INTL GENIUS公布,于5月14日订立谅解备忘录,拟以3,000万美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29日
    28
  • 又有私募自购

    在A股行情持续震荡走高之际,私募机构再次自购。  5月17日,海南希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南希瓦”)和北京聚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聚宽投资”)发布自购公告。海南希瓦自购旗下产品420万元;聚宽投资及员工自购旗下产品2000万元。  今年年初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18日
    3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