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益:曾经的大牛股不能说退就退了

  ■ 韩忠益

  笔者认为,过去那种上市公司出了问题,重罚上市公司的举措亟待改进。因为中小投资者已经被坑了,结果还要因为大股东的过错,再被处罚一次,导致双重损失。我们应该秉持“谁造的孽,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处罚大股东和那些助纣为虐的董监高,才能还股市晴朗。

  4月28日晚,*ST左江(300799)发布公告称,公司经审计的2023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同时,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自4月29日起,*ST左江已经停牌,等待交易所的最终退市决定。

  笔者查阅了*ST左江的资料,发现这家公司曾因2022年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于2023年5月4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2023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终止上市交易:1.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3.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超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5.虽满足相关规定的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6.因不满足相关规定的条件,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申请未被审核同意。

  根据今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针对股票上市规则中对退市标准的修订更趋于严格,将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

  *ST左江有没有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

  *ST左江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为5325.1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0亿元。因公司经审计的2023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并且2023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既然被出具了“保留意见”,财务数据背后往往藏有玄机。

  果然,细看之下,*ST左江真有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公司在2023年12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换句话说,公司因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目前正在被调查。有意思的是,在被调查之前,公司股票居然以大牛股的形象示人,股价从30元起步,一口气涨到299元。在股价上升过程中,华安证券(600909)发布的题为《算力领域的璀璨明珠,DPU放量乘势而起》的深度研究报告并推荐买入*ST左江,无疑为其脱离基本面的拉升起到了添柴加火的作用。

  现已查明,华安证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分析结论依据不充分,结论不审慎,未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公司对研究报告质量审核把关不严。深交所认为,华安证券上述行为违反了《会员管理规则》等相关规定,根据规定,对华安证券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对此高度重视,针对违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公司对研究报告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保障研究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避免误导市场。

  根据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管理层将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对于财务造假,要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追责和约束机制,可以区分不同情形和程度而采用之。对于情节轻微、危害程度不大的财务造假,如果没有达到重大性,也不影响其上市地位的,可以根据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精神,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纪律处分等适当方式进行追责和约束。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害群之马”强化问责追“首恶”,及时予以立案查处,从严处罚“关键少数”,强化退后跟踪,避免“一退了之”,在核实其财务造假或者未履行补偿承诺等违规行为后作出处理。

  笔者认为,过去那种上市公司出了问题,重罚上市公司的举措亟待改进。因为中小投资者已经被坑了,结果还要因为大股东的过错,再被处罚一次,导致双重损失,使得投资者对A股的持股信心越发低落。我们应该秉持“谁造的孽,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处罚大股东和那些助纣为虐的董监高,才能还股市晴朗。未来只有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责救济同步协同跟进,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重新吸引更多投资者回到二级市场。

  笔者建议,除了对问题公司实控人和董监高实施高额罚没外,应该对中小投资者作出实质性的先前赔偿,对大股东持有的股权进行缩股为零的强制措施,然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并购举牌之路,不论是单纯控股权,还是借壳IPO吸收资产做大主业,都应该鼓励。这样,既能让中小投资者不至于一下子血本无归地跌入“赤贫”境地,又能使股市保留住最后的“信用”。坦率地说,让普通投资者承担巨大的损失是极其不公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以为是选了一只绩优股,结果却说它业绩造假,说它欺诈发行,说它信息披露有猫腻,你让普通投资者怎么防备?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flaw.cn/archives/45472.html

(0)
三木成林三木成林
上一篇 2024年6月7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 民爆概念拉升 保利联合涨停

    民爆概念拉升,截至发稿,保利联合(002037)涨停,高争民爆(002827)涨超6%,壶化股份(003002)、北化股份(002246)、金奥博(002917)等跟涨。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31日
    54
  • 大资金频扫货 ETF成逆势“吸金主力”

    ETF再度成为市场的“吸金”主力。  3只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的上市公告书显示,机构是其重要“买主”,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更是豪掷7亿元入市。从资金流向看,在近期的震荡行情中,大资金扫货迹象明显,6月下旬以来,数百亿资金涌

    财经知识 2024年7月6日
    82
  • 【机构调研记录】长城基金调研纳芯微、云天励飞等4只个股(附名单)

    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6月2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长城基金近期对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纳芯微(长城基金参与公司路演活动&券商策略会)  个股亮点: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各式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开发的企业。;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21日
    64
  • 42家中小公募“一基未发”

    【讯】(记者 詹钰叶)在公募发行回暖的背景下,头部公募积极推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公募年内“一基未发”。债基发行火爆,权益基金却发行难,平均发行规模不足3亿元,多只产品延募,还有基金发行失败。  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公募机构中,年内“上新”最

    财经知识 2024年7月5日
    80
  • 再生之德代表是指什么生肖,精选解释落实

    再生之德指的是生肖蛇、生肖马、生肖猴。再生之德在十二生肖中代…

    财经知识 2024年3月15日
    129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美国实际GDP增速预测

    当地时间6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4年美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4月份的2.7%下调至2.6%,并认为美国的债务风险以及其贸易政策不仅会拖累自己的经济发展,也在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IMF表示,美国财政赤字规模过大,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并警告其日益激进的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28日
    54
  • 31万亿元!公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再创新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合计31.24万亿元,今年前5个月增加3.6万亿元,产品数量接近12000只。以稳健著称的固收类产品成为增长主力军,虽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展略显乏力,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29日
    70
  • 年报透视长线资金布局 入市步伐不断加快

    A股2023年年报季收官,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数据也揭示出包括社保基金、险资、QFII等在内的长线资金布局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从增持数量、增持金额、机构数量等数据来看,长线资金入市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壮大。  长线内资积极配置A股  整体来

    财经知识 2024年5月7日
    87
  • 【机构调研记录】长城基金调研山推股份、心脉医疗等9只个股(附名单)

    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7月4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长城基金近期对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山推股份(000680)(长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个股亮点: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建筑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矿山机械、农田基本建

    财经知识 2024年7月5日
    62
  • 走出去”“引进来”并举 ETF更具“国际范儿

    记者方丽  近一阶段,ETF市场“国际范”十足: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首次进入欧洲市场,为海外投资者带来布局中国资产的机会;国内首批沙特ETF获批,国内投资者获得投资全球市场的新工具。  “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深入,ETF国际化持续加速。在业内人士看

    财经知识 2024年6月17日
    7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